一、指导思想
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大会和全省职教工作会议精神,以服务于建设东莞“技能人才之都”为目标,质量生本,中高(职)贯通,校企合作,精准对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高素质技能人才支撑。
二、主要目标
按照全省教育大会和全省职教工作“聚焦教育现代化重点任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抓好促进公平和高质量的教育发展主线”、“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扩大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供给,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会议精神,新学年以及本学期我校工作主要目标是:
——完善与增加。延续上学年的工作,坚持逐项落实,统筹推进,包括:基础设施与专业教学设备的修缮与增加;专业教学和课程建设深化与完善;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及完善优师培养体系;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质量和数量增加;校企合作及示范项目建设不断完善;考评运作机制与绩效评估更加完善。
——辐射与带动。以建设东莞“技能人才之都”目标为牵引,学校各功能发挥、资源整合和辐射带动等能力不断提升;产教融合机制更加优化;带动和帮扶对口支援(支教)学校;学校“德育品牌”内涵提升,更具辐射力。
——服务与衔接。搭建学生成长立交桥,贯彻并推行中高职贯通培养,中高职衔接机制更加顺畅;利用自身师资、设备等资源开展全市职业院校承接的“中职非学历教育”等社会化培训,形成学制教育与职业培训同步并进的办学机制。
三、主要工作举措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其中重点是建设“双师型”高水平教师队伍。继续落实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使文化课教师了解专业知识,专业课教师掌握专业技能。努力实现学校每年安排10%左右的专业教师,到行业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参与项目开发,真正做到每一名专业教师联系一家企业,学精一门技术,结识一批专家,带好一批学生。同时,学校要从合作企业聘请专业技术人员任教,缓解学校专业教师技能不强、市场意识滞后的问题。(责任部门:教务处)
(二)做好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检查制度,健全对各专业部教学质量的管理和评估机制。做好教学管理中的巡查、抽查和专业部日常检查制度。做好非全日制中职学历教育的教务管理、慕课建设和教学管理工作。(责任部门:教务处、信息中心)
(三)积极落实好与各高职院校贯通培养。积极与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协调,对学前教育专业“五年连贯”办学的经费与使用、课程与师资、实习与就业等加以落实,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学前教育专业“五年连贯”一体化师资配备,培养一支职业素养高、专业能力强的中高职专兼师资队伍;继续与相关院校衔接好三二分段的贯通培养等有关工作。(责任部门:教务处、各专业部)
(四)进一步规范技能竞赛队伍的管理,加大训练强度,为市级以上技能竞赛做好准备。加大对竞赛辅导老师的培养力度,拓宽辅导老师的视野和专业技能,培养一支专业强、训练得法的品牌竞赛教师(教练)队伍。保持技能竞赛项目可持续性发展势头。11月份承办“动漫设计与制作”“广告设计与制作”“会计电算化”“出纳技能”和“沙盘模拟企业经营”五个赛项工作,相关部门和科组须全力以赴。(责任部门:教务处、各学科组)
(五)发挥好教研室、名教师、名班主任、骨干教师的引领带动作用。做好各科研课题的研究指导和《商幼学刊》(第三期)编缉工作;9月份启动第二批骨干教师遴选和培养计划,把专业建设、课程开发、产学结合等作为职教名师培养的工作重点,培养一批在我市职业教育领域有较大影响力的专业(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承担2019年见习老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学校任务。(责任部门:教研室)
(六)继续做好与韶关新丰、翁源和云南昭通的对口帮扶工作。(责任部门:校长办、教务处、学生处)
(七)德育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有新举措
一是搭建学生精神引领、才艺展示、心理对话和健康安全等成长平台,积极筹备艺术展演和文体比赛活动;统筹推进活动育人、文化育人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专项活动,其中以“迎祖国七十华诞,展职教时代风采”为主题,分别开展第八届师生美育作品展和合唱节、艺术节等活动。
二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和安全法制教育,增强学生自律自爱意识,加强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引导,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整合与训练。
三是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做到带动与培养,激励与考评,择优与自荐相结合,不断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整体素质和带班能力,同时进一步强化专业部德育工作的管理职能。
四是加强团组织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我校“青年志愿者”的品牌效应,充分发挥学生干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骨干作用,加大对团校、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的指导力度。(责任部门:学生处、团委、专业部)
(八)增进校企深度合作办学及就业职前培训
学习贯彻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通知精神,一是引入行业企业参与我校教育办学,进一步提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并形成校企合作示范项目。二是大力推行“企业进校”、“企业课堂”等校企一体化合作形式;支持行业企业参与我校专业课程建设。三是加强职前职后培训,做好就业班、非全日制学历教育的教学管理。四是继续优化职业素养课程,多邀请一些企业精英、毕业生优秀代表回校讲课或座谈,真正落实“教育文化+企业文化”并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商幼文化”体系。五是积极发挥校企联盟和各专业专家委员会的作用,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工作。(责任部门:招生就业处)
(九)添新学校基础设施和设备建设
积极跟进两校区教学设备添置与更新;积极推进幼教集团东城幼儿园的建设工作;积极推进莞城校区旧宿舍楼、东校区旧舞台及消防改造工作。做好2020年预算项目规划及申报工作。(责任部门:校长办、总务处)
(十)加强后勤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加强后勤制度化建设和安全管理,以后勤精细化管理为方向,强化后勤员工服务意识,加强后勤内部管理,精准预算,精准跟进,精准服务,为学校教育教学提供保障力。完善学校硬件设备设施,积极落实专业功能室建设,努力改善和优化学校的办学环境。规范校产管理,落实管理责任,严格规范物资的采购、验收、入库、保管、领用、借还等制度。(责任部门:总务处)
(十一)加强作风建设,推进党建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
一是加强党的领导。通过组织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活动,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的务实性,积极开展党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活动,丰富党组织教育活动,增强党员带动作用;二是做好党支部的换届工作,加强支部的规范化建设;三是按照“东莞市普教系统师德师风建设专项整治工作回头看的通知”精神,通过党史、校史教育、理念信念教育和业务技能教育,不断增强全校教师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责任部门:校长办、校党委办)
(十二)其它工作
本计划仅涉及新的思路和要求,原有计划或正在实施的工作要继续进行,计划中未涉及的诸如人事、工会以及妇联等工作将按上级和学校布置做好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