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勤劳构筑幸福未来。2021年6月10日下午,思政科组全体教师集中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解读《东莞市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行动计划》,由黄淑华老师主持学习。
2020年3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在教育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强调全党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把劳动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完善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以劳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协同育人,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热爱劳动的意识、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努力培育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全社会高度重视劳动教育的背景下,东莞迅速响应,将“劳动教育”列入“十四五”期间品质教育“1+12”项行动计划之一。
在教研会上,黄淑华老师从行动背景、主要计划、工作重点、劳动教育周要点以及学校风采五个方面,对东莞紧密结合市情、校情、学情贯彻落实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要求,进行了生动活泼的解读。黄老师讲到,东莞坚持突出特色、拓展载体,持续开发生动鲜活的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特色课程,积极培养学生劳动素养,中小学学生劳动实践能力得到不断提升。作为中职学校,要结合专业特点,以实习实训课为主体开展劳动教育,开设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等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增强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职业劳动技能水平,培育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
在讨论会上,科组教师结合自身教学感受和身边的劳动教育现象各抒己见,表示思政课要坚持“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五育融通价值取向渗透在课程教育教学,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精神与行为统一,完善兼具学科特色和育人功能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引导学生在“知情意行合一”中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由知识学习、情感认同转化为行为实践,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养,为培养合格的社会劳动者而不懈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