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款禁黄用黄免费a尿道口_小妲己福湿地福利院导航_已满18,进入香蕉乐园在线

计划总结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学校基本信息

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双精准示范建设建设总结

发布日期:2019-12-13    作者:     来源:     点击:


一、项目建设情况

东莞市商业学校动漫专业获批入选为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双精准”示范专业建设项目。“双精准”示范专业:精准对接我省重点规划产业,精准对应学校办学方向。发挥其在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方面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引领和带动本校、本地乃至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提升。在一年的建设实践中,按照《项目建设方案》的相关要求开展项目建设。目前,本项目已完成投入140万元,已按任务要求全面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

二、建设工作机制与举措

1、组织保障

建设筹备期,成立了动漫专业双精准示范建设项目组,实行项目负责人制。将建设项目进行任务分解,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定期考核,确保了预期目标的实现。组建了专业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委员会会议,就人才培养机制、课程体系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等方面及时提出指导性意见。根据专业建设进度,定期召开项目组会议。项目组成员汇报各自分管项目进度完成情况,及时反馈项目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每一阶段项目任务的完成。在建设过程中,自觉接受学校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的监督、检查、评估。

2、制度保障

全面执行学校有关办学能力提升项目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建设过程监控制度。建立健全动漫专业双精准示范建设项目各项管理制度,形成了完善的全方位管理体系,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3、人才培养机制保障

坚持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培养。积极改变以课堂、学校、学科为中心的封闭式人才培养模式。广泛开展人才需求调研,认真进行企业岗位能力分析,千方百计密切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职业鉴定等功能的有机统一。不断扩大校外实训基地规模,有效覆盖全部实习项目,力求工学结合形式多样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做中教,做中学”,使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成为学校基本的教学学校共同教育、共同管理、共同训练学生以及共同评价的育人模式。依据职业能力形成规律,完善教学模式改革。以教师队伍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推广“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精选教材,实现教材一体化和教师一体化。在实训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项目教学制度,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机制,努力形成以学校为主体,精准对接专业方向,为本地动漫产业服务。

三、项目建设进展

已按建设任务的要求全面完成建设任务。通过项目建设,基本建立了较完善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机制。进一步优化了课程设置,完善了教学内容,制定了符合企业用人要求的培养目标。围绕培养目标,探索出符合职业能力形成规律的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校企合作规模和层次,形成资源共享、互惠双赢的长效合作机制。通过项目建设,充分显示了专业优势,不断满足了社会需求,提高了就业竞争能力。在围绕“产业对接基本任务”开展专业建设的同时,以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为切入点,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加大实训力度等多种途径,进一步确立了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

(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与东莞市职业技术学院动漫专业、东莞市马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校企三方开展“三二分段现代学徒制”,学生进入大学将由企业为学生购买“五险一金”,学生在项目中获得收益。探索并实践了“校企一体,项目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动漫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了《三维精雕》1门省级级精品课程、参与了职业教育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数字图像处理项目教程-CorelDRAW》,与东莞市马骝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VR游戏模型制作》教材。教学资源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配套建设了专业课程资源库1个。

(二)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双师”继续教育工程,通过进修培训、企业顶岗实践、岗位轮转等途径提升了专任教师的专业能力及教育教学水平。开展兼职师资队伍建设。建设期内培养专业现有专任教师6人,双师型”教师比例为100%,另有企业兼职教师3人。其中具有多年企业实践工作经验教师5名,成立了动漫名师工作室。

(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1、校企合作制度建设

完善了校企合作制度。在“校企深度融合,工学有机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下,充分利用松山湖科技园区优势,与东莞马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动漫企业深度合作,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产学结合、学生顶岗实习、评价模式改革等方面,充分发挥了企业作用,校企合作规模、合作层次都得到了极大提升。

2、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完善了工学结合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随着校内实训基地的建立和校外实训基地规模的不断扩大,工学结合教学条件不断改善,彻底改变了粗放式教学管理模式。工学交替教学计划更加科学合理、严谨规范。

3、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完善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实现了校企人才、设备、技术共享,形成了互利互惠的长效合作机制。扩大了校外实训基地规模,在原有基础上,与东莞马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签订了校外实训基地协议,完全满足实训、顶岗实习、教师顶岗实践的需要,并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的合作基础。

4、顶岗实习、订单式培养

完善了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基本解决了实习岗位与专业技能对口问题和顶岗实习和就业岗位不确定的矛盾。从2019年起,安排顶岗实习时,安排到对口企业,实现了稳定、高质量就业。创新订单培养模式,突破以往只确定单位不确定岗位的单一模式,基本解决以往订单式培养中存在的高就业率和低水平就业的矛盾。

5、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制定了专业教师技术服务管理办法。加强校企技术合作,充分发挥本专业的技术和设备优势开展技术服务和培训服务,承担企业项目,开展应用性技术服务。以服务促进了校企合作,锻炼了教师队伍,扩大了专业影响,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直接贡献。

四、建设经费投入与使用

(一)项目建设资金预算及实际投入统计

项目内容

资金来源

项目

内容

合计使用金额

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下达资金50万元,学校自筹资金89.881万元

实训室数量

新建2间三维动漫实训室

139.881

实训设备

133.881万元

实训工位数

115

教师培训

6万元


(二)资金主要用途

主要用于改善实训环境,充实、完善校内实训设施等方面支出。新建设了2间三维动画实训室。专业教师参加企业顶岗实践和技术培训,组织学生校外实习,聘请能工巧匠授课,组织教师、学生参加市级技能大赛等。

五、建设成果

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依靠实习基地优良的设备,专业过硬的教师队伍,与本地多家动漫企业积极开展产学合作,不断加强对外技术服务力度,积极参与到企业的项目制作过程中,逐步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了校企共同发展,达到了互惠双赢双赢的效果,得到了企业的认可。

(一)对学校整体办学实力提升的带动作用

1.提升了学校的硬件实力

通过项目建设,完善了实习实训硬件设施,提升了实习实训装备水平,改善了实践教学条件。为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提升了学校的师资实力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围绕提高整体师资的专业水平和施教能力,完善了以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工作核心,以培养“双师型”教师为主旨,以锻炼青年教师为重点的教师培养机制。在建设期内,通过参加专项进修培训、学术交流研讨、与企业开展技术合作、深入企业实践锻炼等多种途径,整体师资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培养1名专业带头人,培养6名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数量达到13名。共有2名行业专家、能工巧匠充实到专业教师队伍。

3.提升了竞赛成绩

  在2019年东莞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学生组动漫设计与制作”项目中3团体一等奖“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项目获得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虚拟现实VR制作与应用项目获得1个二等1个三等奖。


(二)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参与企业技术研发。动漫专业在服务企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为企业培养了大量相关专业人才。

六、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年来,动漫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专业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有一些问题需要不断探索和解决。

(一)存在问题

  1、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师的职教理念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改革后的教学方式、方法、手段不适应,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2.教学资源建设有待加强,通过双精准示范建设,在教学资源库建设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在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方面还有待提高,目前开发的教学资源还无法覆盖动漫专业基础课程。

  3.部分教师企业实践经验不足,师资队伍整体服务企业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还无法全面独立完成企业高水平项目的制作。

(二)改进措施

  1.加强专业教师企业顶岗实训力度,鼓励支持教师多参加企业项目制作。

  2.进一步创新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深化专业共建、人才共育的培养机制改革,把本专业打造成高质量技能型人才输送基地,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友情链接 / Lkink

地址:东莞市东城区新源路23号(东城校区)东莞市学院路249号(莞城校区) 

邮编:523107 邮箱 : dczzjdc@163.com 联系电话:0769-22658231 粤ICP备16019540号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新竹县| 油尖旺区| 华池县| 乌兰察布市| 原阳县| 清水河县| 江孜县| 惠安县| 靖江市| 中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