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积极推进莞城校区综合实训大楼建设,以实训能力提升为牵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激发学校发展活力。
2、推进幼儿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筹建工作及幼儿师范教育集团相关工作。
3、推进两校区“智慧校园”完善工作,推进两校区网络和视频监控覆盖和使用管理,逐步使用市信息管理平台,提高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效率。
4、推进东城校区风雨球场的规划及报建工作,完成东城校区舞台改造工作。
5、推进东城校区图书楼学前教育大学专区的改造工作。
6、做好教考分离考核方案的实施,进一步修订完善实施细节。加强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和检查力度,要求所有教师上好每一节课,管好每一节课堂,向每一节课要质量。教学管理精细化,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规范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创新第二课堂的形式和内容,加强创客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积极与各高职院校沟通,办好学院试点班、五年连贯培养班、三二分段培养班。积极与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协调,做好首届学前教育专业学院试点班(大专)的管理与教学工作,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做好首届学前教育专业五年连贯培养课程设置和师资培养工作,培养一支专业能力强、责任心重的专科学段教师队伍。要与相关高职院校协调,确定各专业三二分段培养班的过程考核工作。
8、要充分发挥教研室、名教师、骨干教师的引领带动作用,做好各科研课题的研究指导和《商幼学刊》编缉出刊工作,完善青蓝结对工作、校级骨干教师培养的过程管理和考核制度,完成作为东莞市新任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学校的相关工作。完善科组专题教研的管理、落实和推广,使它成为评定考核科组的组成部分。加大各学科慕课试验改革力度,逐步改变学生学习习惯和效果。
9、继续做好与韶关新丰、翁源和云南昭通的对口帮扶工作。
10、进一步推进幼师学校的设备、师资、科研等重要指标建设;密切与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工作联系,完善学前教育专业五年一贯制培养方案;加强课程建设(包括学前教育体育方向班),落实督导检查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师资培养计划,鼓励教师提升学历和力争达到大专专科课程任教资格;向省幼教专业指导委员会申报,开展一次面向全省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研讨会。
11、迎合“新工业革命”和“互联网+”的大趋势,开发并开展具有我校特色的创业创客教育“大课堂”活动,运用“创新教育”“体验教育”“做中学”“项目教学法”等教育思想和DIY理念,实施创业创客教育,开展创客活动,弘扬创客文化,着力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能力,实现教学与实践、教室与工作室、知识获取和能力锻炼、教育文化和企业文化等多方面融合的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12、通过组织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活动及谋划党建工作三年行动计划。深入落实东教德[2018]1号《关于开展全市普教系统师德师风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精神,突出问题导向,夯实整改措施,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